|
怎么優化孩子的時間,讓孩子先做作業后玩?遇到最多的問題:如何優化孩子的時間管理,讓孩子先完成作業后玩? 關于這個問題,各種線上課程非常多,光是我就聽了不下六七個課程,每個都很有道理,都挺有一套,但真正到執行,會發現孩子不按你的套路來,或者執行一段時間發現堅持不下去了。 很大一部分原因,孩子不是標準的,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,改變很難很難,如果家長沒有破釜沉舟的決心,不要想著孩子能完美的執行你的預期。 就像如果要你回家孩子睡前那段時間放下手機一樣,如果每天你都能做到,相信孩子也能很快改變。 下面主要分享一些日常積累的一些經驗,僅作參考。 很多孩子不希望被掌控,哪怕再小的孩子一樣,關于這點如果家里有低齡兒童的,可以聽下李巖《天天游戲力》的課程,會有很大啟發,壓抑太久,青春期就會很頭疼。 越小培養好的習慣成本越低,時間管理更是如此。 關于作業,家長的目標該是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,最理想的是先做作業再玩。 但有些孩子規劃能力和自制力強的,先玩再作業也未嘗不可。 家長要做的是告訴孩子作業保質保量完成的時間以及不完成的后果,并且日復一日的嚴格執行,越早越有效。 而作為孩子,他要明白作業時自己的事情,時間也是,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協調玩和作業,要慢慢在家長的協助下從認識到習慣。 催逼利誘是最簡單粗暴的方式,但很影響自驅力的養成,到了高年級你就推不動了。 不要把孩子的時間排滿,做完作業后有自己可安排的時間,讓孩子能掌控而不是被安排。 做地快自主時間多,做地慢,自主時間少,不斷提升效率,不是以時長衡量,而是追求正確率和速度。這是我曾經犯過的錯誤,相信也是很多家長在犯的錯誤。 我們家從小習慣不錯,校內校外作業一般六點半前做完,三升四前會是家長焦慮期,于是層層加碼,家庭作業翻倍,但最終反饋的結果是成績下降,作業質量下降,效率下降,失去動力后很多作業變成了機械式完成,有些錯誤一錯再錯。 這學期改了策略,減少了數量,提高了質量,還報了校足球隊和民樂團,雖然每天回家五點半后了,但她自己還是會按時完成校內外。如果平時不提高效率,她自留的周末時間會被侵占。 每個孩子都是聰明的,也都有自己節奏,作為父母,能做的是為他們以后獨立生活多做些準備,了解孩子,理解孩子,幫助孩子,就像學走路一樣。 教方法比講道理更有用。很多家長很會講道理,但是真的沒用。 讓孩子會時間管理最好的方法是以身作則,今日事今日畢,自己不拖延,其次教孩子方法,給孩子工具。 孩子對時間的知覺跟大人不一樣,所以計時器之類可視化的工具,能幫孩子能感知時間流失的速度。 家長還要注意低年級孩子時間分配,幫助他優化,提升效率,比如有個to-do-list(時間清單),在此基礎上可以設置獎勵,建議非物質,例如晚上8點前完成所有的事情,睡前30分鐘可以做任意的事情。 時間對于孩子而言,很難理解,不要抱怨孩子不珍惜時間,通過家長的陪伴和訓練,讓孩子有慢慢了解時間的流速和次序,這比催促更有效,具體訓練方法可以百度,挺多的。 其實看小學六年學的東西真不多,但重在基礎和習慣培養。 寫到這,發現分享同時也是自我的總結和提升,希望更多的家長參與分享。 —END— 長按掃碼關注我們 更多精彩內容和案例歡迎關注瞳景社區官網:www.ruyirestaurant.com |